伊朗石油“封杀令”将引发什么后果
自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,美国政府重启对伊制裁的措施更加具体而严厉。近日,美国国务院单方面要求所有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,否则将受到惩罚,并表示将继续派官员“游说”各国。一时间,中东阴云密布,油价接连上涨。
石油何以成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“得力工具”?美国祭出的伊朗石油“封杀令”将引发什么后果?
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谈起。当时发达国家甚是恐慌,但已经与黄金脱钩的美元却在危机中找到了新目标。1974年,美国与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:美方为沙方提供安全保护并且出售先进武器,而沙方承诺石油出口只以美元结算。其他产油国纷纷效仿,美国就这样,通过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,以及美元结算石油带来的控制力确立了自己对中东的影响。
这种控制使得中东各国不仅难以再次掀起如1973年一样的石油危机来对抗发达国家,更让这些国家根本逃不出美国的“五指山”。一旦出现个别产油国反美,美国就对其严厉制裁,同时利用自己的盟国来补缺。中东产油国普遍经济结构单一,根本受不了美国及其盟国的重创。长此以往,这些国家就出现了两种下场:一是伏低做小,忍受美国及其盟友的颐指气使;一是被美国等扶植的反对派力量发动政变或内战。伊拉克莫过于最典型的例子了。
“倔强”的伊朗一直饱受美国的制裁之苦。这也导致其始终难以有效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支撑经济发展。上世纪90年代,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,伊朗终于找到了新的石油买家。奥巴马时期又逐渐放宽了对伊朗的制裁,继而建立了多边机制“伊核六国”框架,伊核协议得以最终达成。然而,具有强烈保守倾向的特朗普从竞选时起就对伊核协议充满敌视。加之特朗普与以色列最为亲近,而以色列与伊朗互相视为最大威胁。这些就构成了美国如今痛下杀手的理由。
别看美国严词厉色,但这把“石油牌”恐怕赢面并不如曾经那么大。在过去的一个月中,美国未能游说任何一个主要国家追随其执行新的对伊制裁政策,土耳其、印度等国甚至公开抵制美国的单方面制裁。可以说,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单边主义政策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感。“石油武器”即便威力无穷,但反复为一己私利来使用,违背和平发展大势,那就可能“哑火”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。此举必然会对中东局势造成相当影响,油价很可能延续上涨趋势。即使沙特等国动用闲置产能弥补伊朗石油出口的空白,却会造成闲置产能减少,让自己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下降。尤其是在本次制裁后,中东主要国家间对立加剧,擦枪走火的概率也在提升,此时抗风险能力的下降无疑为自身埋下重重隐患。